> 文章列表 > 1171: 6203 时区转换

1171: 6203 时区转换

1171: 6203 时区转换

 

题目描述

直到19世纪,时间校准是一个纯粹的地方现象。每一个村庄当太阳升到最高点的时候把他们的时钟调到中午12点。一个钟表制造商人家或者村里主表的时间被认为是官方时间,市民们把自家的钟表和这个时间对齐。每周一些热心的市民会带着时间标准的表,游走大街小巷为其他市民对表。在城市之间旅游的话,在到达新地方的时候需要把怀表校准。但是,当铁路投入使用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频繁地长距离地往来,时间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铁路的早期,时刻表非常让人迷惑,每一个所谓的停靠时间都是基于停靠地点的当地时间。时间的标准化对于铁路的高效运营变得非常重要。
在1878年,加拿大人Sir Sanford Fleming提议使用一个全球的时区(这个建议被采纳,并衍生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全球时区的概念),他建议把世界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跨越15度经线(因为地球的经度360度,划分成24块后,一块为15度)。Sir Sanford Fleming的方法解决了一个全球性的时间混乱的问题。
美国铁路公司于1883年11月18日使用了Fleming提议的时间方式。1884年一个国际子午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他的目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本初子午线。大会最终选定了格林威治为标准的0度。尽管时区被确定了下来,但是各个国家并没有立刻更改他们的时间规范,在美国,尽管到1895年已经有很多州开始使用标准时区时间,国会直到1918年才强制使用会议制定的时间规范。
今天各个国家使用的是一个Fleming时区规范的一个变种,中国一共跨越了5个时区,但是使用了一个统一的时间规范,比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格林威制时间)早8个小时。俄罗斯也拥护这个时区规范,尽管整个国家使用的时间和标准时区提前了1个小时。澳大利亚使用3个时区,其中主时区提前于他按Fleming规范的时区半小时。很多中东国家也使用了半时时区(即不是按照Fleming的24个整数时区)。
因为时区是对经度进行划分,在南极或者北极工作的科学家直接使用了UTC时间,否则南极大陆将被分解成24个时区。
时区的转化表如下:
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GMT(Greenwich Mean Time),定义为UTC小时
BST(British Summer Time),定义为 UTC+1小时
IST(Irish Summer Time),定义为 UTC+1小时
WET(Western Europe Time),定义为 UTC小时
WEST(Western Europe Summer Time),定义为 UTC+1小时
CET(Central Europe Time),定义为 UTC+1小时
CEST(Central Europe Summer Time),定义为 UTC+2小时
EET(Eastern Europe Time),定义为 UTC+2小时
EEST(Eastern Europe Summer Time),定义为 UTC+3小时
MSK(Moscow Time),定义为 UTC+3小时
MSD(Moscow Summer Time),定义为 UTC+4小时
AST(Atlantic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4小时
ADT(Atlantic Daylight Time),定义为 UTC-3小时
NST(Newfoundland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3.5小时
NDT(Newfoundland Daylight Time),定义为 UTC-2.5小时
EST(Eastern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5小时
EDT(Eastern Daylight Saving Time),定义为 UTC-4小时
CST(Central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6小时
CDT(Central Daylight Saving Time),定义为 UTC-5小时
MST(Mountain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7小时
MDT(Mountain Daylight Saving Time),定义为 UTC-6小时
PST(Pacific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8小时
PDT(Pacific Daylight Saving Time),定义为 UTC-7小时
HST(Hawaiian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10小时
AKST(Alaska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9小时
AKDT(Alaska Standard Daylight Saving Time),定义为 UTC-8小时
AEST(Australian Eastern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10小时
AEDT(Australian Eastern Daylight Time),定义为 UTC+11小时
ACST(Australian Central Standard Time),定义为 UTC+9.5小时
ACDT(Australian Central Daylight Time), 定义为 UTC+10.5小时
AWST(Australian Western Standard Time), 定义为 UTC+8小时
下面给出了一些时间,请在不同时区之间进行转化。

输入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了一个整数N,表示有N组测试数据。接下来N行,每一行包括一个时间和两个时区的缩写,它们之间用空格隔开。时间由标准的a.m./p.m 给出。midnight表示晚上12点(12:00 a.m.),noon表示中午12点(12:00 p.m.)。

输出

假设输入行给出的时间是在第一个时区中的标准时间,要求输出这个时间在第二个时区中的标准时间。

样例输入 复制

4
noon HST CEST 
11:29 a.m. EST GMT
6:01 p.m. CST UTC
12:40 p.m. ADT MSK

样例输出  复制

midnight
4:29 p.m.
12:01 a.m.
6:40 p.m.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har ttime[][5] = {"UTC","GMT","BST","IST","WET","WEST","CET","CEST","EET","EEST","MSK","MSD","AST","ADT","NST","NDT","EST","EDT","CST","CDT","MST","MDT","PST","PDT","HST","AKST","AKDT","AEST","AEDT","ACST","ACDT","AWST"};
float hour[] = {0,0,1,1,0,1,1,2,2,3,3,4,-4,-3,-3.5,-2.5,-5,-4,-6,-5,-7,-6,-8,-7,-10,-9,-8,10,11,9.5,10.5,8};			
char bz[][5] = {"a.m.","p.m."};
int main(){int i,j,n;int h,min,t;char temp[9];char start[6],end[6];int cmin;scanf("%d",&n);for(i = 0;i < n; ++i){scanf("%s",temp);switch(temp[0]){case 'n':h = 0;min = 0;t = 1;break;case 'm':h = 0;min = 0;t = 0;break;default:sscanf(temp,"%d:%d",&h,&min);if(h == 12)h = 0;char str[5];scanf("%s",str);if(str[0] == 'a')t = 0;elset = 1;}scanf("%s",start);scanf("%s",end);j = 0;while(1){if(!strcmp(start,ttime[j]))break;++j;}float s = hour[j];j = 0;while(1){if(!strcmp(end,ttime[j]))break;++j;}float e = hour[j];cmin = (e - s) * 60;int ti = h * 60 + min + cmin;ti %= 1440;//24小时一轮回if(ti < -720)//每12小时变换一次标志,这里没处理好导致两次WA,这部分写的很糟糕。ti += 1440;if(ti < 0 || ti > 719)t = t ^ 1;if(ti == 0 || ti == 720){if(t == 0)printf("midnight\\n");elseprintf("noon\\n");}else{h = (ti + 720) / 60 % 12;if(h == 0)h = 12;min = (ti + 720) % 60;printf("%d:%02d %s\\n",h,min,bz[t]);}}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