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2018年入学,2021年入职

2018年入学,2021年入职

2018年入学,2021年入职

2018年的春天,凌晨紧张地查着考研成绩,运气好,384,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能进复试就行”,秉承着“尽人事,知天命”的格言,坚持复习完,坚持到考试最后一秒。

    在考试之前,我觉得如果我考上了,我会很开心,当拿到录取通知书(东北大学)的时候,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快乐。随后就是一系列的流程事务,选择导师,参加复试,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暑假的时候读了老师推荐的一本有关网络安全的书籍,也是那时,认识了研究生三年的一个好朋友--Luo。

    2018年9月初,满怀欣喜地踏入了东大的校门,终于感觉一年的付出是值得的。对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幻想。我觉得这个会这样,我觉得那个会那样,我觉得一定会这样......不,不,不,你想象的场景永远不会发生,而发生的事情却能给你意外的惊喜或是意外的困惑抑亦或是意外的烦恼。

    我的硕士三年可以说是较为枯燥的......主要是2部分生活,白天实验室,晚上宿舍睡觉。

    大部分高校的软件专业一般都是导师制培养,每一个导师领导一个实验室,每一个实验室有自己的房间以及设备,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不会太多。所以挑选导师的时候要认准方向,因为大部分肯定是自学为主,导师只是对你起到引领的作用。由于本科的时候我就呆在实验室,由于是学长管理,所以非常严格,三次请假直接踢出实验室,每个月,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编程比赛,末尾3人直接踢,还好我当时熬到了最后,毕业时候退出了实验室。因此,我对实验室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但是硕士的实验室却不是这样子的,因为没有淘汰机制,大家都较为懒散,所以能够找一些和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自己“孤独”地学习。因为,大家考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科学校不好,想提升学历的同时,在名校就读(211,985)
专业不行(编码能力),不好找工作,看不上小公司
本科学习成绩太好,都有保研机会了,读个研
读研的动机千千万,我觉得只要你明确你的读研目标,明确你的目的就行了,至于别人是为了什么真没有关系。

    读研能改变什么?

    我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读研对我们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我本科大一的时候就进入了学校的ACM实验室,当年的大三学长们面临着找工作,因为根据学校要求他们需要大四在外实习一年,虽然我们实验室的学长很多都是高数大一挂到大三,但是不阻碍人家专业好。当时他们找工作是这么找的,BAT,不要想,简历不可能过,除非有人内推,因为他们的简历很漂亮,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从省赛打到亚洲赛,而且成绩还可以。因此他们大部分是先去北京,租了一个月的房子,然后开始了网上的简历海投,100份回30份,然后就去现场机试和技术面试,基本上都是去了就过了,因为技术面试对于他们确实没有什么太困难的。 由于我大三的时候参加了亚洲赛,比赛时候看到了其它名牌大学的队员们的状态,让我决定考研。(后来读完了发现,读研的时候周围的人并没有人家的那种状态,你只能自我保持)。那么我找实习的时候基本就是在网上投递简历,由于985的硕士学历,我的简历就被挂过一次(岗位不符)。这就是我读研的一个很大原因,哪怕你硕士没有任何提升,和你本科的时候有相同的能力,但是你有名校硕士的毕业证,你就是简历不会被挂掉,而你拿着普通一本,二本的本科毕业证简历被挂掉的概率要大很多。

    读研的方向选择重要吗?

    “因人而异”。如果是读博,要认真选择方向,要是工作,只要能达到毕业要求,好写毕业论文那就是好方向。我当时选择的方向是人工智能,其实也不是我选的,老师安排的,老师说:“看你代码能力不错,尝试一下这个方向吧”,我说好,然后就开始论文,视频资料,各种资料查起来了。现在看来,如果机器学习的基础为0的话,看论文基本没意义,先找网课看,基础打牢了,再去看论文,学习别人的网络构建思路,以及将其如何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切记“你硕士研究方向”大概率和你以后工作方向可能没啥关系,最重要的是锻炼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见了太多的同学,会使用TensorFlow或者Torch构建个“堆叠形式”的网络,然后会git代码,然后RUN,就立志“我要找AI岗”,基本上到最后就是“今年就业形势好严峻,大环境不太好,前几年很容易就进了”。我基本遇到了也是“无语子”。如果“有代码能力”且“有A或B会的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或国家项目”,我觉得可以冲一下人工智能算法岗。

    其实有一点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岗位鄙视链还存在于高校中。算法>开发>测开>web>测试。我就想牛逼的web工资可比算法高不少呀......“算法工程师”,有的人连工程师的要求都达不到,直接冲着“算法”就去了。这样不好,其实,开发,测开,测试,web都非常好,只要你感兴趣,认真学,你工作了就会得到认可,而且现在这几个岗位的薪资基本差不多,除非那种SSP的人物会很高以外哈。岗位没有贵贱,只要你喜欢,你做的精致,你就能出彩,薪水就会高。

    实验室生活如何度过?

    我研一研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早上8.30左右到,晚上10点走。基本上干这几件事情,读论文,看视频资料,CSDN,写项目,无聊时候写写OJ。既然读研了,那么读论文是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其实,我觉得论文有的时候真的对我们不是很友好,明明就是修改了一点点网络结构,明明就是设计了一个网络模块,论文他就要高端修饰一下,就是一顿形容,就不告诉你我是怎么实现架构的,就不告诉你我是怎么具体设计的,只有通过它开源的代码才能知道,奥,原来是这样。所以到了读研后期,我基本看论文是看完Abstract之后知道他做了什么,然后直接看他的网络或者模块的设计部分,大致看了之后,直接拉他的源码看修改部分。

    但是现在很多人是这么干的,找一个别人的论文代码,git下来,然后RUN起来,然后把网络结构稍微变动一下,提升0.x点,然后“老师,我创新了一波”。大家都这样,那么这样就是标准,其实不难的,选择这个方向的都不要慌,投个EI没啥问题。

    找工作好难,怎么办?

    其实,找工作一点都不难,找到你“满意”的工作,很难。找工作之前要注意一下几点:

不要害怕找工作,笔试面试流程,面试官(我经历的)都很温柔的。不会有那种瞧不起你,贬低你的。除非你面试的是小公司,然后拿着名牌大学的背景,然后很多基础简单的东西全不会,或许他可能心里不平衡憋不住,一般是不会贬低咱们这些学生的。三个字“不要怕”。
不要觉得自己没准备好。很多人非要等到什么都学完了再去找,我觉得没必要,等你都准备玩,机会全没了,总共就三次机会,研二下学期的春招实习,研三上学期的秋招,以及次年的春招。(那种研一就放实习的除外哈)
“定位好”自己。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比如,你开发能力很强,然后硕士学了几年深度学习,也没论文也没国家项目,就要去找AI算法,可以去试试,但是失败几个之后就不要再头铁了。开发SP、SSP不香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大厂情节,除了前十互联网,其它我都不去,看不起中小型公司,其实没必要,小企业干几年,跳槽去大厂,不是更显的你的“强悍”吗?
多样化就业。没人说软件相关专业的硕士就要去互联网,银行行不行?国企行不行?选调行不行?产品经理行不行?HR行不行?当人民教师行不行?读博行不行?做生意行不行?考公务员行不行?都是一堆选择,不要慌忙,找到一个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就行。
    感觉我这是分享了一堆感受,也没能推荐一下资料什么的,其实“感觉对了”就行。每个人的目的不同,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只要我们自己打好自己手上的牌,最大化的去提升自己的胜率,不管输赢,都很好。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pfeiKing」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Triple_WDF/article/details/11853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