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架构之路-158]-《软考-系统分析师》-10-系统分析-1-5-逻辑设计、逻辑模型(系统分析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架构之路-158]-《软考-系统分析师》-10-系统分析-1-5-逻辑设计、逻辑模型(系统分析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架构之路-158]-《软考-系统分析师》-10-系统分析-1-5-逻辑设计、逻辑模型(系统分析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目录

前言:什么是系统

科学内涵

常见的系统

第 10章 现有系 统 分 析

1 0 . 1 系统分析概述

1 . 系统分析的任务

2 . 系统分析的难点

3 . 对系统分析师的要求

1 0 . 2 详细调查

10.2.1 详细调查的原则

10.2.2 详细调査的内容 =》对企业的实际运营和业务进行详细调查

10.2.3 详细细调查的方法

1 0 . 3 现有系统分析

1 0 . 4 组 织 结 构 分 析

10.4.1组织结构图

10.4.2 组织结构调查

1 0 . 5 系统功能分析

1 0 . 6 业务流程分析


前言:什么是系统

系统一词来源于英文system的音译,即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中国著名学者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科学内涵

尽管系统一词频繁出在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往往赋予它不同的含义。

长期以来,系统概念的定义和其特征的描述尚无统一规范的定论。一般定义为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系统的概念:

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

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而硬件系统又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5] 

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例如钟表是由齿轮、发条、指针等零部件按一定的方式装配而成的,但一堆齿轮、发条、指针随意放在一起却不能构成钟表;人体由各个器官组成,单个各器官简单拼凑在一起不能成其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

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能。例如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理解:系统由部件组成,部件处于运动之中;部件间存在着联系;系统各主量和的贡献大于各主量贡献的和,即常说的1+1〉2;系统的状态是可以转换、可以控制的。

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以特定系统出现,如消化系统、生物系统、教育系统等,其前面的修饰词描述了研究对象的物质特点,即“物性”, 而“系统”一词则表征所述对象的整体性。对某一具体对象的研究,既离不开对其物性的描述,也离不开对其系统性的描述。系统科学研究将所有实体作为整体对象的特征,如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稳定与演化等等。

常见的系统

  1. 自然系统
  2. 社会系统
  3. 企业运营系统: 这是系统分析师关注的业务系统。
  4. 计算机系统:这是系统分析师关注的IT系统。
  5. 移动通信系统
  6. 数据通信系统
  7. 互联网系统。
  8.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主要有五个基本功能,即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信息系统经历了:(1)简单的数据处理信息系统、(2)孤立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3)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9. 自动化控制系统
  10. 自动化生产系统

任何一个项目,包括软件项目,都是构建在现有的系统之上的小系统,而不是完全孤立的,是对现有系统的增量优化、是在现有系统之上增加新特征、新特性。因此,在设计一个新项目时,必须对现有大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理解,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小系统,新设计的小系统才能与现有的大系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在大系统的环境下,发挥小系统的效能。一个忽略大系统环境的新设计的小系统就会出现各种与大环境大系统格格不入的bug或不和谐的地方。

因此,所谓系统分析,主要的任务就是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分析,对新增的小系统进行分析,对现有系统与新系统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 10章 现有系 统 分 析

系统分析阶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其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 对现有系统进行详细调査,描述现有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有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 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师要和用户一起细致地进行调查分析,把用户的初始需 求具体化、明确化,最终转换成关子新系统“做什么”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是整个系 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之所在。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是系统设计阶 段的工作依据,也是将来系统验收的依据。

因此,系统分析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收集规格化用户的需求,因此,系统分析包含了需求分析。它与需求工程的关系同一个阶段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系统分析重在对现有系统的分析,它是新系统的基准,所有的新需求都是针对已有系统的!!!

需求工程重在基于现有系统之上新的客户需求!!! 

系统分析包括:

  • 企业现有的业务系统分析
  • 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分析

1 0 . 1 系统分析概述

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系统分析是系统开发中最電要、最困难的阶段,它是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把复杂的对象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基本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实践证明,系统分析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系统的成败。

1 . 系统分析的任务

系统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系统分析师和用户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把双方对新系统的理解表达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新系统既要源于现有系统,又要高于现有系统。也就是说,新系统要比现有系统功能更强,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系统分析师要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与用户密切配合,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详细掌握有关的工作流程,收集与系统有关的各种资料,分析现有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找出制约现有系统的瓶颈,确定新系统的逻辑功能。

备注:思想、方法、流程、过程是《系统分析师课程》的重点关注的地方,《系统分析师课程》不关系具体的业务技术,如5G技术,他关注的是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流程、过程这些通用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2 . 系统分析的难点

系统分析阶段要明确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后续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才能得以开展,这像是一棵树的根,有根才能叶茂。

但是,这个问题的明确比较困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系统分析师与用户对系统的理解不同。

一方面,系统分析师通常是 I T 专家(这是信息系统分析师的特征),但缺乏足够的用户业务领域的知识(如企业内部的业务、3GPP协议规范、数据通信的业务知识都属于用户业务领域知识),在系统分析过程中,往往面临业务流程的困惑。一个稍具规模的系统,其业务数据量是相当大的,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当复杂的。不懂业务的系统分析师往往被各种业务信息流程所淹没,难以理清头绪,更难以分析出制约现有系统的瓶颈问题;

另一方面,用户精通业务,但通常缺乏足够的 I T 知识,对信息系统能 “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比较模糊,也不知道该向系统分析师“交代”什么。对于一些具体的业务,用户往往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系统分析师应该知道的,无需介绍。但事实上,系统分析师却并不知道。这样,就造成了系统分析师和用户对系统的不同理解。

(2) 系统分析师与用户沟通困难。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系统分析师与用户所处行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不同,使得双方的交流十分困难。在与用户交流的过程中,系统分析师的感觉通常是“秀才碰到兵”,而用户却认为“我凭什么给你扫盲”。这样,就容易导致系统调查出现遗漏和误解。这些遗漏和误解就是系统的隐患,会使系统开发偏离正确方向。

(3) 环境的不断变化。

系统分析阶段要通过调査分析,抽象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锁定系统边界、功能、处理过程和信息结构,为系统设计奠定基础。但是,企业内、外部环境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适应这些要求,信息系统才能生存下去。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师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变化,遗憾的是,要完全确定系统环境是比较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3 . 对系统分析师的要求

从系统分析所面临的困难可以看出,系统分析师在信息系统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信息系统建设对系统分析师素质的要求。

要求系统分析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管理科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观点逻辑分析能力,具备较好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与人共事。为了克服系统分析的困难,做好系统分析工作,需要系统分析师与用户精诚合作,要牢固树立“用户第一”的思想,虚心向用户学习。虽然说“隔行如隔山”,但 “隔行不隔理”。这个“理”就是系统的思想与方法

系统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层次性,强调系统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系统分析师要全面地看待问题,认识事物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要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去认识事物,而不要孤立地看待事物。不论系统分析师与用户的业务有多大差距,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总是相通的。如果说“隔行如隔山”,那么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在这座山中打一个隧道,使两边相通。

为此,还要有一定的“幵山”工具,例如,数据流图、业务流程图、活动图、用例模型等,直观的图、表可以帮助系统分析师理顺思路,也便于与用户进行交流。

备注:

各种UML图,不过是图形化工具而已,用于帮助系统分析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目标系统。

这些图,并不是思想与方法!!!而是工具,表达思想的图形化工具!!!

1 0 . 2 详细调查

系统规划阶段,通过初步调查,系统分析师已经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系统功能等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对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仍然不十分清楚,需要作进一步的详细调查,深入了解系统的处理流程,确定用户需求。

详细调査初步调査不同,其目的是深入了解企业管理工作中信息处理的全部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其细微程度要比初步调查高得多,工作量也要大得多。

10.2.1 详细调查的原则

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有系统。通过详细调查,系统分析师要完整掌握现有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分析和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在系统详细调查的过程中,系统分析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法,遵循自顶向下全面展开、用户参与、分析系统有无改进的可能性、采用工程化的方式、全面铺幵与重点调査相结合、采用主动沟通和友善的工作方式等原则,以确保调查工作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1 . 自顶向下全面展开

系统调查工作应严格按照自顶向下的系统化观点全面展幵,从系统的总目标出发,逐步分解,逐步求精,逐步具体化,因为这样有利于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去考虑和分析系统,把调査屮的问题和不足降到最低。

首先,从企业管理工作的最顶层开始,然后再调查为确保最顶层工作的完成,需要下 一 层 (第二层)的哪些管理工作支持。完成了这两层的调查后,再深入一步调查为确保第二层管理工作的完成,又需要下一层(第三层)的哪些管理工作支持。

依次类推,直至摸清企业各个层次的全部管理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系统分析师既不会被企业庞大的管理机构搞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又不会因调查工作量太大而顾此失彼。所以,自顶向下全局观点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本观点。

备注:

狭义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信息系统,为企业解决他们的难题,用信息化解决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因此,信息系统分析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了解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

自顶向下的组织架构!!!!

2 . 用户参与

详细调查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即由用户单位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系统分析师、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两者结合,就能互补不足,更深入地发现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案。

3 . 分析系统有无改进的可能性

企业的每个管理部门和每项管理工作都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要而设置的。

系统调査的目的就是要搞清这些管理工作存在的理由、环境条件,以及工作的详细过程,然后再通过系统分析,讨论其在新的信息系统支持下有无优化的可能性。因此,在调査时要保持头脑冷静,避免主观主义。系统分析师如果在调查前就已经有了许多的“改革”或 “合理化”设想,那么这些设想势必就会先入为主,妨碍接受调查的真实情况,无法客观了解实际问题。

因此,在详细调查中,系统分析师应该先了解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客观管理的需要,之后再将 fi 己的经验和建议融合进去,取长补短。

4 . 采用工程化的工作方式

对于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的调查,一般都是由多个系统分析师共同完成的,按照工程化的方法组织调查,可以避免调査工作中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由于个别系统分析师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对管理工作接触面有限所导致的失误、遗漏和差错等。

所谓工程化的方法就是将调査中的每一步工作事先都计划好,按照先计划、后分工实施的原则,
对多个人的工作方法和调查所用的表格、图例都统一规范化处理,以使群体之间能相互沟通,协调工作。另外,规范化还强调将调查结果(例如,表格、问题、图、收集的报表等)整理后归档,以便进一步工作的使用。

5 . 全面铺开重点调查相结合

如果要建设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展全面的调査工作是当然的。

如果近期内只需建设企业某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则就必须坚持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査相结合的方法。即自顶向下全面展开,但每次都只侧重于与部门相关的分支。例如,对于大学而言,如果只要开发教务管理系统,调査工作也必须从学校管理层开始,先了解管理层的分工,学校设有哪些院系和职能部门及其主要工作,教务管理系统的业务范围,以及所涉及的部门和信息。然后,略去其他无关部门的具体业务调査,而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务处和各院系教务办的具体业务上。这样做,可以为以后其他子系统的开发留下良好的接口。

6 . 主动沟通和友善的工作方式

系统调査涉及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因此,系统分析师主动地与用户在业务上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创造出一种积极、主动、友善的合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是调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调査和系统开发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则有可能根本就无法继续进行。

10.2.2 详细调査的内容 =》对企业的实际运营和业务进行详细调查

详细调查是对现有系统进行详细而具体的调査,为系统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提供详尽的、准确的、完整的和系统的资料,使系统设计工作在摸清系统现状、明确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调査的主要内容有现有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状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系统功能、数据资源与数据流程、资源情况、约束条件和薄弱环节等。

1 . 现有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状况

对现有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现有系统的发展历史、规模、业务处理情况、发展战略、与外界的联系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系统的边界、外部环境及其接口 、目前的管理水平等。

2 . 组织结构

观察一个企业时,首先关注的具体情况就是系统的组织结构状况,包括组织机构、领导关系、人员分工等,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企业组织的构成、业务分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有关组织结构分析的详细知识,将 在 10.4节中介绍。

3 . 业务流程 

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业务处理过程,系统分析师要全面、细致地了解企业有关部门的业务内容、物流和信息流的流通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对有关业务的各种输入、输出、处理过程、处理速度和数据量等进行了解。有关业务流程分析的详细知识,将 在 10.6节中介绍。

4 . 系统功能

系统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子系统功能的完成,而各子系统功能的完成,又依赖于下面各项更具体的功能来执行。系统功能调査就是要了解或确定系统的这种功能构造,描述企业各部门的业务和系统功能。有关系统功能分析的详细知识,将 在 10.5节中介绍。

5 . 数据与数据流程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系统要处理的主要对象,因此,必须对系统调査中所收集的数据、统计和处理数据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整理。如果发现数据不全、采集过程不合理、处理过程不畅、数据分析不深入等问题,应在分析过程中研究解决。有关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的详细知识,将 在 10.7节中介绍。 .

6 . 资源情况

系统的资源包括用户人力资源的情况、开发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以及物资、设备和资金情况等。特别是现有计算机设备的具体情况,包括计算机的型号、功能、容量、配置、操作系统、数据库、目前使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7 .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包括现有系统在人员、资金、设备、业务处理方式、时间、地点、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规定和限制条件。

8 . 薄弱环节

现有系统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应该引起系统分析师的充分注意,通常这些薄弱环节正是新系统中要解决和改进的主要问题,对它们的有效解决,可能极大地增加新系统的收益,从而提高用户对新系统建设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详细调査中,系统分析师应通过与有关业务领导、管理人员的讨论,发现系统缺少的和薄弱的环节,以便在形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时加以补充和改进。

10.2.3 详细细调查的方法

详细调査是对系统所涉及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静态信息(例如,组织结构、系统功能等)和动态信息(例如,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等)的调査,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周密完备的调査。详细调査的主要方法有收集资料、开调查会、个别访问、书面调查、抽样调査、现场观摩、参加业务实践和阅读历史文档等。

1 . 收集资料(资料)

收集资料就是把与系统有关的、对系统开发有益的信息收集起来。它是调査的基本手段。只有收集了资料,才能进行调查。

2 . 开调查会(开会)

开调查会也称为座谈调査,这是一种集中征询意见的方法,适合于对系统的定性调查。

开调查会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组织,

一种是按职能部门召幵座谈会,了解各部门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业务特点,以及对新系统的想法和建议;

另一种是召开联合讨论会,即各类人员联合座谈,着重听取用户对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新系统的要求。有关调查会的详细知识,将 在 11.2.5节中介绍。

3 . 个别访问(访问)

个别访问也称为用户访谈或面谈,这种方法是对开调査会的一种补充。幵调查会不能完全反映每个与会者的意见,在会后根据需要再进行个别访问是很有必要的。

访问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要求和希望。

有关个别访问的详细知识,将 在 11.2.1节中介绍。

4 . 书面调查(问卷)

书面调查也称为问卷调査或表格调查,是一种根据系统特点设计调査表,进行问卷访问,征求意见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当系统比较复杂时,项目干系人( stakeholder , 有些文献翻译为“利益相关者”、“风险承担者”或 “涉众”)会很多,涉及范围会很宽,采用这种方法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有关书面调查的详细知识,将 在 11.2.2节中 介绍。

5 . 抽样调查(抽样)

抽样调查也称为采样,是根据概率统计的随机原则,从全体被调査对象中选取部分对象进行详细调査,并将统计分析得出的调査结果推广到全体对象。该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全面资料而又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或者进行全面调查有困难,或者没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有关抽样调查的详细知识,将 在 11.2.3节中 介绍。

6•现场观摩(观察)

现场观摩也称为观察法或实地调查,对于许多较为复杂的流程和操作而言,是比较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的,而且这样做也会显得很低效。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系统分析师可以就一些较复杂、较难理解的流程和操作采用现场观摩的方法来获得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走到客户的工作现场,一边观察,一边听客户的讲解。

7 . 参加业务实践(参与)

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扮演或模拟扮演系统中的角色或元素,参加系统的业务实践。通过参加业务实践,可以非常有效地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8 . 阅读历史文档(文献)

阅读历史文档也称为文档考古。对于一些数据流比较复杂的,工作表单较多的项目,有时是难以通过说,或者通过观察来了解系统细节的。这时就可以借助于阅读历史文档的方法,对历史存在的一些文档进行研究,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该方法的主要风险是历史文档可能与新系统的流程、数据有一些不吻合的地方,并且还可能承载一些现有系统的缺陷。要想有效地避免和发现这些问题,就需要系统分析师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其与其他详细调査技术结合,以便对照。

要注意的是,以上8 种详细调查的方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包容和交叉的关系。

例如,现场观摩和参加业务实践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在现场观摩的同时,对复杂业务进行实践。如果系统历史文档很多,无法全部读完时,则可以使用抽样调査的方式。在详细调查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用户的商业秘密,对数据信息的保密是系统分析师基本的职业素养。

另外,为了便于系统分析师和用户之间进行业务交流和分析问题,在调査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工具。图表工具的种类很多,例如,用组织结构图描述企业的组织结构,用业务流程图描述业务状况,用数据流程图描述和分析数据、数据流程及各项功能,用判定树和决策表等描述处理功能和决策模型。这些工具将在本书的后续内容中详细介绍。

1 0 . 3 现有系统分析

在系统规划阶段,对现有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为提出新系统建议方案及其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提供原始资料;

在系统分析阶段,对现有系统进行了详细调查,为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提供资料。不管是初步调查还是详细调查,系统调查的目的是获取数据和资料,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

不管现有系统还在运行或者己经停用,它与新系统之间总存在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对其进行分析,并与新系统进行比较,就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信息。新系统并不非无源之水,由系统分析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分析现有系统入手,建立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之上。因此,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幵发方法,都特别强调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

系统分析师应该在进行初步调查和详细凋査的基础上,开展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的工作。在研究现有系统时千万不要“闭门造车”,应该多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现有系统的认 m 和评价。而且,最重要的是获得他们对现有系统的负面评价,这些问题都将是新系统必须克服和解决的,这些信息对于系统分析师来说,是十分珍贵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要实现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建立一个物理系统。结合现有系统分析,进行新系统设计的过程如图 H M 所示。也就是说,应该从现有系统的物理模型出发,通过研究、分析建立起其较高层的逻辑模型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吸取各种问题的考虑,发展成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再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构建出相应的物理模型。

(1) 获得现有系统的物理模型。=》 这些新需求的基础

现有系统可能是需要改进的某个己在计算机运行的系统,也可能是一个人工的数据处理过程。在这一步,系统分析师首先要分析、理解现有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了解现有系统的组织结构、输入输出、资源利用情况和日常数据处理过程,并用一个具体模型来反映自己对现有系统的理解。物理模型用来描述系统“怎么做”的问题,应该客观地反映现有系统的实际情况。

1 0 . 4 组 织 结 构 分 析

2.3节详细介绍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概念、模式和设计原则,为了正确地获得用户霜求,设计合理的信息系统,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是最重要的。组织结构是系统分析师了解企业基本活动的切入点,即使现有结构不尽合理,或许要有些变动,但调查工作还是应该从组织结构开始。

备注:

企业是信息系统目标系统,是现有的业务系统。

信息系统的目标是用计算机计算,解决企业业务系统的难点、痛点,提升企业业务系统的效率。

10.4.1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是一个企业内部部门的划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图,它将企业分成若干部分,标明行政隶属关系。

组织结构图是一种类树结构,树的分枝是根据上下级和行政隶属关系绘制的,普通的组织结构图如图10-2所示。

作为系统调查所画出的组织结构图,为了更好地表示部门间的业务联系,有必要补充其他关系,与普通的组织结构图存在以下区别:

( 1 ) 除标明部门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外,还要标明信息、物质、资金的流动关系。

( 2 ) 图中各部门、各种关系的详细程度以突出重点为标准,即那些与系统目标明显关系不大的部分,可以简略或省去。

在系统调査的组织结构图中,根据系统分析的范围,只要重点画出与信息系统有关的部分就可以了。

因为实际情况往往很复杂,系统分析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收集所有的信息。例如,如果某工厂要建设的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则人事行政等部门就可以不出现在组织结构图中。

10.4.2 组织结构调查

组织结构调查就是对企业组织结构与职责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内部的部门划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信息传递关系、物质流动关系和资金流动关系,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包括业务程序和业务岗位等,其中岗位又包括工作名称、职责、权限、责任、薪资、级别,以及该岗位与其他各岗位的关系等。此外,还应详细了解各级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对新系统的要求等。通过组织结构调杳,系统分析师可以掌握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查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 切实了解各部门的职责

现有部门的名称有时不能确切地反映该部门实际负责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系统分析师认真考察其真正的职责。例如,国内的大学都设有学生工作处(一般简称为 “学工处”),但工作范围不一样。有些学校的招生、政治思想教育、学生□常管理、毕业分配等都是学工处的工作;而有些学校的学1:处管毕业分配,而招生由教务处负责;

还有些学校的学工处只负责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时,多个部门负责同样的或很
相近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要考虑变更组织结构,根据实际工作的密切程度予以
归并。例如,有些企业同时设置了老干办和离退休办,它们的职责有很多重叠的地方。

2 . 明确企业边界

对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而言,企业各部门之外的任何事物都被认为是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虽然环境会影响企业,但完成系统各功能的还是企业内的部门,因此,在系统分析过程中,确定边界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定义了系统的处理范围,环境只能作为系统的一种约束而存在。对于跨企业的应用集成系统的建设,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分析。

1 0 . 5 系统功能分析

在掌握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以组织结构为线索,层层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和内部分工,就可以掌握系统的功能体系,并用功能体系图来表示。

功能体系图是一个完全以业务功能为主体的树形图,其目的在于描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和功能,如图10-4所示。

系统功能调查是指对系统的功能构造进行的调查。

每个系统都有一个总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完成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而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完成,又依赖亍下面各项更具体的功能执行

当然,功能要依赖企业的组织结构来具体地实现,组织结构是功能体系的基础和平台。

在理想的情况下,信息系统功能体系组织结构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在一般的系统中,系统功能体系和组织结构并不能一一对应,这就要求系统分析师进行认真周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査。

确定了系统的所有功能后,还需要分析各功能之间关系流程,一般使用功能流程图来描述,如 图 10-5所示。

功能流程图可以检验是否识别出所有的功能,判定系统分析师是否理解了系统功能,也是以后进行系统设计的基础。

1 0 . 6 业务流程分析

组织结构图描述了系统内部各个功能部门的划分,以及这些部门之间相互关系功能分析图则反映了这些部门所具有的管理功能,这些都是有关信息系统工作背景的一个综合性的描述,但它们只反映了系统的总体情况而未能反映系统的细节情况。

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明确这些职能是如何在有关部门具体完成的,以及在完成这些职能时信息处理 作的一些细节情况,这项工作称为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各个业务流程的过程,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和毎个业务处理的意义,为业务流程的合理化改造提供建议,为系统的数据流程变化提供依据。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帮助系统分析师了解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发现和处理系统调查 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修改和删除现有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现有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