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单片机stm32新建工程后的编程准备

单片机stm32新建工程后的编程准备

单片机stm32新建工程后的编程准备

STM32学习之新建工程模板_stm32工程模板_榕林子的博客-CSDN博客

1、按基本模板新建全新的工程文件,编译检查一下

2、在工程里新建一个文件夹名称为app,在app里存放相应的驱动文件

3、在app里新建文件夹“led”

4、在led里新建一个led.h文件,新建一个led.c文件

5、在工程管理manage里,在app里添加led.c文件

6、在led.h文件里开始输入

#ifndef _led_H
#define _led_H

#endif

定义头文件

7、在led.c里引入led.h,并且开始编写led初始化函数

#include "led.h"

void LED_Init()

8、进入工程里的设置选项,设置包含路径

folder setup里添加led文件夹的位置

9、在led.h文件里添加关联

#include "stm32f10x.h"

10、编译一下工程

完成后的情况是这样的:

A----主函数是独立的,可以调用各种函数

但是要包括最基本的库,而且要包括.h驱动文件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led.h"

然后是最重要的main函数

B----.c文件包含了.h文件,然后编写了新的函数作为驱动,等待主函数的调用

C----.h文件里宏定义了一个_led_H(一个名字而已),

包括了最基本的库stm32f10x.h

然后是一些.c文件里用到的宏定义

然后声明了.c文件里的新写的那些函数

头文件、源文件

头文件和源文件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只不过一般:后缀为 .h 的文件是头文件,内含函数声明、宏定义、结构体定义等内容。后缀为 .c 的文件是源文件,内含函数实现,变量定义等内容。而且是什么后缀也没有关系,只不过编译器会默认对某些后缀的文件采取某些动作。这样分开写成两个文件是一个良好的编程风格。
简单的说其实要理解C文件与头文件(即.h)有什么不同之处,首先需要弄明白编译器的工作过程,一般说来编译器会做以下几个过程:
  ①预处理阶段
  ②词法与语法分析阶段
  ③ 编译阶段,首先编译成纯汇编语句,再将之汇编成跟CPU相关的二进制码,生成各 个目标文件 (.obj文件)
  ④连接阶段,将各个目标文件中的各段代码进行绝对地址定位,生成跟特定平台相关 的可执行文件,当然,最后还可以用objcopy生成纯二进制码,也就是去掉了文件格 式信 息。(生成.exe文件)
  3.比方说 在aaa.h里定义了一个函数的声明,然后在aaa.h的同一个目录下建立aaa.c , aaa.c里定义了这个函数的实现,然后是在main函数所在.c文件里#include这个aaa.h 然后我就可以使用这个函数了。 main在运行时就会找到这个定义了这个函数的aaa.c文件。这是因为:main函数为标准C/C++的程序入口,编译器会先找到该函数所在的文件。假定编译程序编译myproj.c(其中含main())时,发现它include了mylib.h(其中声明了函数void test()),那么此时编译器将按照事先设定的路径(Include路径列表及代码文件所在的路径)查找与之同名的实现文件(扩展名为.cpp或.c,此例中为mylib.c),如果找到该文件,并在其中找到该函数(此例中为void test())的实现代码,则继续编译;如果在指定目录找不到实现文件,或者在该文件及后续的各include文件中未找到实现代码,则返回一个编译错误.其实include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文件拼接的过程,将声明和实现分别写在头文件及C文件中,或者将二者同时写在头文件中,理论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以上是所谓动态方式。对于静态方式,基本所有的C/C++编译器都支持一种链接方式被称为Static Link,即所谓静态链接。在这种方式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写出包含函数,类等等声明的头文件(a.h,b.h,...),以及他们对应的实现文件(a.cpp,b.cpp,...),编译程序会将其编译为静态的库文件(a.lib,b.lib,...)。在随后的代码重用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提供相应的头文件(.h)和相应的库文件(.lib),就可以使用过去的代码了。相对动态方式而言,静态方式的好处是实现代码的隐蔽性,即C++中提倡的“接口对外,实现代码不可见”。有利于库文件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