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浅说黄河三门

浅说黄河三门

浅说黄河三门

黄河是一首雄浑的诗。

黄河是一幅神奇的画。

她从雪域高原走来,一路接百川、纳细流,穿山越岭。

在行至内蒙古托尧托县的河口镇时,骤然调头南下,滚滚河水如一把利剑,将偌大的黄土高原一劈两半。

在秦晋两省的边界线上,斩出一条深邃狭长的700多公里秦晋峡谷,险则险矣,然奇观胜景,美不胜收。

浅说黄河三门

且不说闻名天下的50米宽的黄河壶口瀑布及40米的深谷“十里龙槽”,单是从 壶口到龙门7公里长的秦晋峡谷区 ,便有着一门美似一门的黄河“三门”:

  • 宜川孟门、
  • 乡宁石门
  • 韩城龙门

宜川孟门

在山西吕梁市柳林县西北的黄河之滨,有个古镇叫“孟门”。

孟门古镇北接碛口,南临军渡,东靠柳林,西隔黄河与陕西吴堡相望。相传,此地在远古时期是 大禹治水的首站

由于大禹在这里凿开蛟龙壁,疏通了黄河河道上第一个洪水出口,故有“天下黄河第一门”之称,此后这块无名之地有了自己的称谓“孟门”。

“孟门”这个名字很响亮,也很霸气。古以首时、第一为“孟”,孟门就是排在黄河河道最前列的大门。

大禹治水前,今柳林孟门镇西南石壁如蛟龙(蛟龙壁)横卧黄河水中,将其东西两岸石山连接成一个天然的黄河大石坝,挡住黄河去路而形成湖海,有所谓“定湖”之称。

若遇淫雨,“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大禹劈开蛟龙石壁,导河水顺流而下,不但解除了河水泛滥成灾之势,而且形成了一道“黄河洪涛”景观,史称“永宁十景”之一。

孟门有两块巨石置于河心,相传为女娲补天时遗落人间,洪荒年代黄河泛滥,鲧以其堵水失败,其子大禹改堵为疏,神功第一斧便将此孟门巨石一劈两半,近看像山,远望似舟,俯瞰若门。

乡宁石门

孟门往下60公里,便到了黄河最窄处——石门。滚滚激流,变成一束,从60米宽的峡谷中喷射而出,其声如雷激虎啸。

浅说黄河三门

石门是黄河“三门”之一,位于晋陕峡谷的南端,涛涛黄河从宽仅60米的石崖中泄出,故而得名石门,石门两岸悬崖壁立,如刀削而成,高出河床数十米至百余米,谷底宽仅90米。

石门两岸由两块巨石夹峙,高约100米,形如两扇门,不驯的黄河到了石门,仿佛一个撒野的孩子回到母亲怀抱,变得驯顺、安详。湍急的水流,由石门中喷射而出,山河景观气势雄伟。

韩城龙门

龙门位于秦晋大峡谷之中,此处两岸悬崖相对如门,传说惟神龙可越,故称龙门。

《书·禹贡》里说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即夏禹治理黄河自青海的积石山凿山穿地,直至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的龙门山。

龙门,又名禹门。

据《名山记》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里,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

民间亦有神话,说大禹凿山至此,久挖不开,遂化身为龙,开山劈石,故曰“龙门”,亦称禹门。

龙门是山陕峡谷的南口,黄河以龙门为界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河段。

  • 龙门以上河段穿行在深邃的峡谷之中,两岸为百米以上悬崖峭壁,居高下望窄如一线。龙门宽80米,形如闸口,扼黄河咽喉,水流急湍,汹涌澎湖,正如诗人所描绘的“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 龙门以下河床,骤然展宽为4—11公里的漫滩河谷,许是河床展宽、流速减慢的原因吧,黄河在此流水散乱,主河道摆动频繁。

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浅说黄河三门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义是三十年前好的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河:黄河)。

后比喻世事或人的命运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兴衰荣辱,没有定数。

鲤鱼跳龙门

龙门,还是亿万年前壶口旧址,那句比喻秀才中举的“ 鲤鱼跳龙门 ”就出在此处。

每年3月,黄河下游鲤鱼因产卵都要逆流而上,聚于瀑布落差前,全力腾跃以图翻过瀑布成龙。

补充: 三门峡之三门

三门峡的地名来源自大禹治水的一个传说。

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

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

现在的三门已不复存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造福人民的同时,也封存了关于三门的历史记忆。

[自右至左为人门、神门和鬼门]

旧时黄河河床中有岩石岛,将黄河水分成三股息流由西向东,北面一股处为"人门",中间一股处为"神门",南面一段处为"鬼门",故此峡称为三门峡。

三门峡以西是渭河、洛河水的汇合处,两水汇合后再向东流到风陵渡入黄河,所以黄河入河南省后水流急、流量大,在旧社会经常泛滥成灾。

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成,让这一带水患变为水利,也让三门峡这一雄奇景观变为尘封的记忆。

所有图片和文本资源都来源于互联网,这里只是借用。

参考文档

  • http://www.wnxc.gov.cn/impression/show_1048.html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748307031743825&wfr=spider&for=pc
  • http://k.sina.com.cn/article_5953190001_162d6787106601ns16.html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06/07/3196639_928777838.shtml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9745584737428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