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责任模式

  • 责任链模式的概念
  • 为什么用责任链模式
  • 工作中用在哪里
  • 设计思路
  • 代码实现
  • 总结

责任链模式的概念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你将请求沿着处理链传递,直到有一个处理者能够处理该请求为止。

在责任链模式中,每个处理者都有自己的逻辑处理方式,当该处理者无法处理该请求时,它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直到请求被处理为止。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项目中出现大量 if else 语句的情况,同时也方便代码的维护。

为什么用责任链模式

使用责任链模式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有效地处理复杂的业务场景。在实际项目中,往往存在多种业务逻辑需要进行处理,同时这些业务的处理顺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这些业务逻辑进行灵活组合,并且能够随时调整处理顺序,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工作中用在哪里

在Android开发中,使用责任链模式的场景比较多。比如,我们在进行网络请求时,可能需要对请求进行拦截和处理,比如判断网络是否可用、是否需要进行重试、是否需要缓存等等。这些处理逻辑可能是有先后顺序的,这时就可以采用责任链模式来组合这些处理逻辑。

设计思路

在设计责任链模式时,需要定义一个抽象处理者的接口,该接口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方法和设置下一个处理者的方法。然后定义具体的处理者类,它们分别实现抽象处理者接口,并在处理请求时进行逻辑处理。最后将这些处理者组合成一条链,每个处理者都设置它的下一个处理者。

代码实现

我们以Android的网络请求为例,实现一个简单的责任链模式。

首先定义一个抽象的请求处理者接口:

public interface RequestHandler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Chain chain);interface Chain {Request request();void proceed(Request request);}
}

上述接口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方法 handleRequest 和设置下一个处理者的方法 proceed。其中,Chain接口定义了获取请求对象的方法 request(),每个处理者可以通过该方法获取请求的信息,并通过调用 proceed()方法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然后定义具体的请求处理者:

public class NetworkAvailableHandler implements RequestHandler {@Override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Chain chain) {if (isNetworkAvailable()) {chain.proceed(request);} else {// 网络不可用,直接返回错误信息request.setError(new Error("Network is not available"));// 处理完成,回调请求结果onRequestFinished(request);}}private boolean isNetworkAvailable() {// 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可用return true;}
}public class RetryHandler implements RequestHandler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RETRY_COUNT = 3;@Override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Chain chain) {int retryCount = 0;while (retryCount < MAX_RETRY_COUNT) {try {chain.proceed(request);break;} catch (IOException e) {retryCount++;}}}
}public class CacheHandler implements RequestHandler {@Override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Chain chain) {if (request.isCacheEnabled() && isCached(request.getUrl())) {// 如果缓存可用,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request.setResult(getCache(request.getUrl()));// 处理完成,回调请求结果onRequestFinished(request);} else {// 如果缓存不可用,继续往下处理chain.proceed(request);}}private boolean isCached(String url) {// 判断当前请求是否已经缓存return false;}private String getCache(String url) {// 从缓存中获取数据return null;}
}

其中,NetworkAvailableHandler 类判断网络是否可用;RetryHandler 类实现了请求的重试逻辑;CacheHandler 类实现了请求的缓存逻辑。

最后将这些处理者对象组成一条处理链:

RequestHandler cacheHandler = new CacheHandler();
RequestHandler retryHandler = new RetryHandler();
RequestHandler networkHandler = new NetworkAvailableHandler();cacheHandler.setNextHandler(retryHandler);
retryHandler.setNextHandler(networkHandler);

其中,setNextHandler() 方法用于设置当前处理者的下一个处理者对象。

最终,将请求对象传入处理链的第一个处理者中,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请求的结果将通过 onRequestFinished() 方法进行回调。

总结

责任链模式可以灵活地处理多重业务逻辑,同时也能够随时调整处理顺序,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Android开发中,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方便地处理网络请求、事件分发等复杂业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