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Java设计模式学习》适配器模式

《Java设计模式学习》适配器模式

《Java设计模式学习》适配器模式

在这里,包括在很多的书中,我们都会看到设计模式的Demo都很简单。但是我们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却往往很少用到类似的设计模式。

但是大家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希望大家可以动手敲一下。也许在敲击的过程中,你能获取到一定的灵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 什么是适配器模式
      • 什么时候用适配性模式
      • 怎么使用适配器模式
      • 适配器模式的使用场景
      • 适配器模式在DDD领域驱动设计中的使用
      • 总结:

在上一篇博客中,我们的创建型设计模式已经结束了。从这里开始,我们开始结构型的设计模式,将我们开发过程中的类和结构整理组装成较大的结构,来达到保持结构的灵活和高效。

结构型设计模式是指能够将对象和类组装成一个大型的结构,同时保证结构的灵活性和性能。

常见的结构型设计模式有以下几种:

  1.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2.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3.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用于把多个对象组合成一个树形结构来表示“整体-部分”的关系,使得客户对单个对象和复合对象的访问具有一致性。

  4.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而言,装饰器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5.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为一组复杂的子系统接口提供一个更高级的统一接口,通过这个接口使得对子系统接口的访问更容易。

  6.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7.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为其它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这些设计模式都有自己的独特应用、优缺点和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而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其目的是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不兼容而无法一起工作的类能够协同工作。在这篇博客中,我们将介绍适配器模式的概念,实现过程和使用场景。

什么是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用于将不同接口的对象进行转换,以便于这些不同接口的对象可以协作工作。其中,适配器充当了连接两种接口的中间件角色,其担任转换接口的任务,让两个不同的接口能够配合工作,同时不破坏原有代码结构。

什么时候用适配性模式

适配器模式可以用于以下情况:

  • 当你需要使用一个已有的类,但它的接口与你需要的接口不兼容时;
  • 当你想要使用一个类中的某些方法,但不希望使用整个类时;
  • 当你需要创建一个可以复用的类,该类将一些不兼容的接口组合在一起,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怎么使用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目标接口,适配器和适配者。

目标接口是客户端所期望的接口,适配器实现了目标接口并持有一个适配者对象,适配器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给适配者对象的相应方法,适配器将适配者接口转换为目标接口。

适配者是需要转换为目标接口的对象,它拥有不兼容的接口,适配器将其转换为目标接口,并包装其方法。

三、适配器模式的实现(代码示例)

假设我们有以下两个接口:AdapteeInterfaceTargetInterface,其中AdapteeInterface是一个已有的接口,而TargetInterface是我们需要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AdapteeInterface {public void process();
}public interface TargetInterface {public void execute();
}

我们需要使用AdapteeInterfaceprocess()方法,并转换为TargetInterfaceexecute()方法。此时,我们需要实现适配器类。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Interface {private AdapteeInterface adaptee;public Adapter(AdapteeInterface adaptee) {this.adaptee = adaptee;}public void execute() {adaptee.process();}
}

在适配器类中,我们持有一个AdapteeInterface类型的引用,并在构造方法中对其进行初始化。适配器实现了TargetInterface,但其主要实现是将请求转发给AdapteeInterface类型的引用的方法。

下面是我们的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dapteeInterface adaptee = new AdapteeImplementation();TargetInterface adapter = new Adapter(adaptee);adapter.execute();}
}

在客户端代码中,我们首先实例化AdapteeImplementation类的对象,然后创建适配器的实例,并将其传递给我们需要的接口的对象。最后,我们调用execute()方法,实际上它会调用AdapteeInterface对象的process()方法。

适配器模式的使用场景

适配器模式可以用于以下情况:

  • 当你需要使用一个已有的类,但它的接口与你需要的接口不兼容时;
  • 当你想要使用一个类中的某些方法,但不希望使用整个类时;
  • 当你需要创建一个可以复用的类,该类将一些不兼容的接口组合在一起,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适配器模式的优点是:

  • 改善了代码的重用和灵活性;
  • 可以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为兼容的接口;

缺点是:

  • 增加了适配器类的复杂性;
  • 适配器模式有时会导致性能问题;

适配器模式在DDD领域驱动设计中的使用

适配器模式可以在DDD中使用,它的作用是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在DDD中,使用适配器模式可以将外部服务的接口转换成领域服务所需要的接口,以满足领域层的需求。例如,一个领域服务需要调用一个外部服务来获取数据,但是这个外部服务的接口与领域服务需要的接口不一致,此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将其进行转换。同时,适配器模式也可以用来封装底层数据存储或者其他基础设施层的接口,以便领域层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接口。总之,适配器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在DDD中更好地进行解耦和聚合,使得各个层之间的接口更加清晰、简洁、易于维护和扩展。

总结: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解决不兼容接口的设计模式。通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另一个类所期望的接口,从而使两个不兼容的接口能够协同工作。适配器模式的实现可以通过组合和继承两种方式来实现。适配器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经常用于对现有的代码进行改进,提高重用性和灵活性。